如何界定假离婚?假离婚界定
在面对如何界定“假离婚”的问题时,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如果夫妻双方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重要信息的方式达到离婚目的,并且离婚后又很快复婚,则可能被视为假离婚,如果离婚后的一方突然改变生活状态,如重新购买房产、购置昂贵物品或重新开始工作等,也可能被怀疑为假离婚。
建议参考
对于疑似假离婚的情况,当事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财产分配:如果双方在离婚前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如转移财产)将大部分资产转到一方名下,离婚后又迅速恢复原状,这可能是一种规避债务或税务的行为。
2、生活状态:离婚后的短时间内,如果其中一方的生活状态与之前明显不同,如重新购置不动产或高价值物品、重新工作等,也可能是为了掩盖真实的离婚意图。
3、复婚行为:如果离婚后不久便迅速复婚,且双方没有明显的感情基础,这也可能是假离婚的迹象之一。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该法并未对“假离婚”有具体的界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一方在离婚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可视为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可以认定为“有其他重大过错”。
小编总结
尽管法律上并没有对“假离婚”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从实际操作和常见情况来看,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债务、财产分割,或者离婚后短时间内又迅速复婚等情况,都可能被认为是假离婚,建议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当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