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离婚证贷款有什么法律后果?假离婚证贷款的法律后果
假离婚证贷款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种行为究竟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题解答
用假离婚证贷款的行为,其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借贷关系无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如果借款人使用虚假材料签订贷款合同,包括使用假离婚证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这样的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2、需返还借款及利息:即使贷款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借款人仍然需要偿还已经发放的贷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这是对银行权益的一种保障。
3、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如果银行发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中存在虚假信息,银行有权解除贷款合同,并要求借款人归还款项。
4、面临刑事责任风险: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或多次利用虚假信息骗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会构成诈骗罪,面临刑事责任。
建议参考
为了避免上述法律风险,建议在办理贷款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和财产证明,切勿使用虚假证件,在签署任何法律文件前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其条款,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五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小编总结
使用假离婚证贷款不仅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更有可能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建议大家在处理与贷款相关事务时,务必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贷款过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法律指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