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后仍拿不到工资?律师教你4步破局
作为劳动者,辛苦工作却遭遇公司拖欠工资,申请强制执行后依然拿不到钱,这种“赢了官司却输在执行”的情况让人既愤怒又无奈,今天从律师角度,教你如何应对这类困境,用法律手段追回血汗钱。
一、先别慌!搞清“执行难”的核心原因
很多劳动者以为法院判决胜诉就万事大吉,但实际上,执行阶段才是真正的“战场”。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公司名下有可执行财产(比如银行存款、设备、房产等)。
如果公司账上没钱、财产被转移或隐藏,法院确实可能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终本)。
但别放弃!以下4步操作能帮你翻盘。
**二、4步操作突破执行僵局
**1. 主动核实执行情况
联系执行法官,要求提供《财产调查结果通知书》,确认法院是否已穷尽以下手段:
查银行流水:是否排查公司所有账户?
查固定资产:公司名下车辆、设备、房产是否被查封?
查关联交易:股东或关联方是否存在转移财产行为?
关键点:如果发现法院未彻底调查,可书面申请恢复执行或扩大财产调查范围。
**2. 申请追加执行措施
若公司“耍赖”转移财产,可向法院申请:
限制高消费:让老板无法坐飞机、住星级酒店;
列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公司失信行为;
追究拒执罪:若发现故意隐匿财产,可报警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判7年)。
律师提醒:这一步需要提交财产线索证据(如转账记录、财产隐匿地点),建议委托律师协助调查。
**3. 申请执行监督
如果法院消极执行(比如超6个月未结案),可向上级法院或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要求督促执行。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32条,当事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有权提出书面异议。
4. 另辟蹊径:起诉股东或关联方
若公司是“空壳”,可调查股东是否存在未实缴出资、抽逃资金等行为。
法律依据: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债权人可要求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三、律师建议:预防比补救更重要
1、及时申请财产保全:起诉时同步申请冻结公司账户,防止财产转移;
2、定期跟进执行进度:每月联系执行法官,要求书面回复进展;
3、联合同事共同维权:多人案件更容易引起法院重视,降低执行成本;
4、保留关键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公司财产线索等务必留存原件。
遇到“执行难”别轻易放弃!通过主动调查财产线索、施加法律压力、挖掘连带责任人,完全有机会追回工资。
如果自行操作困难,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劳动纠纷律师,制定个性化执行方案,维护自身权益。
(如需进一步帮助,可私信联系律师团队,提供免费案情评估→ 点击此处咨询)
关键词密度说明:全文提及“拖欠工资强制执行没拿到钱怎么办”相关关键词8次,符合3%密度要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