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医患沟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医患沟通医疗纠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医患沟通医疗纠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发生医患冲突怎么处理?
- 医患沟通是医疗事故的证据吗?
- 医院核心制度的十五、医患沟通制度?
发生医患冲突怎么处理?
首先医患双方可以协商沟通,如果能达成一致,双方诉求得到满足,这是最好的,如果协商不成,差距较大,可以申请医疗服务鉴定,由卫生主管部门裁决,也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
一、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签订协议,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此种处理方式是解决医患纠纷最优的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二、行政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三、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医调委,具备官方性。受司法局的业务指导,是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保险机构和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
四、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生医患纠纷的,双方无法调解的,患者或其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医疗机构就医院的诊疗过程行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患沟通是医疗事故的证据吗?
医患沟通有可能是医疗事故的证据。
因为第一,当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有效的医患沟通并形成书面文件,或者沟通了却没有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的话,就事实上认定医生是有责任的。
第二,医患沟通已经完成,但是也不能确保所有的风险都能交代清楚。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病理状态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有时候很难预料到,所以有时候尽管交代的很详细,总有遗漏。
第三,尽管有书面材料证实,甚至有时候有录音证明。但又有什么用呢?一句话:俺是老百姓,又听不懂!反正都是他们的错。
医院核心制度的十五、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原则医患沟通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使用规范的文明服务用语。
二、医患沟通时间
(一)院前沟通,(二)入院时沟通,(三)入院3天内沟通,(四)住院期间沟通,(五)出院时沟通,(六)出院后跟踪沟通。
三、医患沟通内容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健康指导等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务人员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的告知,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医患沟通方式
通过各种告知文书、同意书及与患者或家属的谈话实现。对于普通疾病患者,由经管医生在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直接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科室或病区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开患者、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
五、医患沟通记录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记录或由患方签署相应的告知文书、同意书。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医患沟通医疗纠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医患沟通医疗纠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