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经营的公司离婚时如何分割?律师详解股权分配3大原则
一、离婚时公司股权分割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婚姻存续期间的生产经营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公司股权是否直接分割需具体分析。
1、股权性质认定:
- 若公司为婚前成立且婚后未共同经营,原则上视为个人财产;
- 若婚后成立或婚前公司婚后增值部分涉及共同投入(如资金、人力),则增值部分可分割。
2、法律实操难点:
- 公司股权涉及其他股东权益,不能直接“一刀切”分割;
- 需通过折价补偿、转让股权或协商其他方案处理。
**二、3种常见情况下的分配方案
情况1:公司为婚后创立,但仅一方参与经营
分配原则:股权仍属共同财产,但非经营方可主张折价补偿(需评估公司净资产或协商价值);
案例参考:北京某离婚案中,法院判决经营方补偿配偶股权价值的40%。
情况2:公司为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共同经营或增值
关键点:需证明配偶对公司的贡献(如参与管理、注资等);
举证责任:非经营方需提供银行流水、合作协议、证人证言等证据,否则可能仅分割增值部分。
情况3:公司有其他股东,且不同意股权转让
法律依据:《公司法》规定股权转让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替代方案:若股东不同意,非经营方可要求分取公司历年分红或利润作为补偿。
三、实操建议:如何最大化保障权益?
1、提前签订协议:
- 婚前/婚内协议明确股权归属,可避免离婚争议;
公证协议效力更高,需列明公司估值方式。
2、收集关键证据:
- 经营方:保存公司财务账本、投资证明;
- 非经营方:留存参与经营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
3、委托专业评估:
- 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净资产,避免“虚报资产”;
- 若对方不配合,可申请法院指定第三方机构评估。
**四、常见误区与风险提示
误区1:“挂名股东”不影响分割?
→ 若工商登记为夫妻一方,仍需证明出资来源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误区2:未参与经营就无权分割?
→ 只要公司收益用于家庭生活,非经营方仍可主张权益。
风险预警:
恶意转移公司资产(如虚假债务、低价转让)可被法院撤销,但需及时申请财产保全。
1、尽早明确权属:婚姻存续期间厘清股权性质,减少日后纠纷;
2、重视证据链:日常留存经营、投资记录,关键时刻能“救命”;
3、协商优先:若公司涉及复杂利益,通过调解或协议分割更高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