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借款合同怎么写,有没有法律规定
一、续借款合同怎么写,有没有法律规定
续借款合同通常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一、合同主体信息**
明确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姓名、号、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确保主体明确、可识别。
**二、原借款合同相关信息**
注明原借款合同的签订日期、合同编号、借款金额、借款期限等,表明此次续借与原借款的关联性。
**三、续借条款**
1. 续借金额:明确此次续借的具体金额,一般与原借款未偿还金额相符。
2. 续借期限:确定新的借款期限起止时间,需符合法律规定和双方约定。
3. 利息及还款方式:约定续借期间的利息计算方式和还款的具体方式,如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
**四、其他条款**
1. 违约责任:规定双方若违反续借款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责任,如逾期还款的罚息等。
2. 争议解决方式:约定如发生争议,是通过协商、还是诉讼方式解决,并明确具体的管辖机构。
法律上虽无固定格式规定,但续借款合同作为重要的民事合同,应遵循《民法典》中关于借款合同的相关规定,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违法来源的资金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违法来源的资金借款合同通常是无效的,具体分析如下:
从法律规定层面看,根据相关,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法来源的资金本身就处于法律不认可的状态,以其为基础订立的借款合同显然不符合合法原则。
从合同目的和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此类合同的存在可能会掩盖违法犯罪行为,导致非法资金通过形式进行流转,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例如,若借款资金来源于交易等违法犯罪所得,再通过借款合同进行所谓的“合法化”流转,这是法律所不能允许的。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会认定涉及违法来源资金的借款合同无效。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有借款合同没流水是否能打赢
仅有借款合同但没有流水,要打赢官司存在一定难度,但也并非绝对不可能,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一方面,从证据角度看,流水作为资金实际交付的重要凭证,其缺失可能导致法院对借款事实的实际发生存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在等借款纠纷中,法院通常会审查借款的交付情况。没有流水,难以直接证明出借人已将借款实际交付给借款人。
另一方面,若有其他充分证据能佐证借款事实,仍有可能胜诉。例如,有借款人出具的收条,明确表示已收到借款;或者有双方关于借款交付过程的聊天记录、短信、证言等,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借款已实际交付。
此外,若借款合同中对借款交付方式有特殊约定,且该约定符合常理和法律规定,出借人能对未产生流水的原因作出合理说明,也可能得到法院支持。总之,不能仅依据有无流水判断官司输赢,要结合具体证据情况分析。
以上是关于续借款合同怎么写,有没有法律规定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