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的边界,包括哪些?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通常涉及到刑事诉讼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等阶段。
刑事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后果,并且有意追求或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故意犯罪是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之一。
2、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后果,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这种后果的发生,过失犯罪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3、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通常由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或其他主管人员承担。
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每个犯罪人都要对共同犯罪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建议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是中国关于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责任的承担条件、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是中国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等阶段。
3、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规定进行了解释和细化,对于理解和适用刑事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小编总结:刑事责任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其承担者需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了解刑事责任的范围和构成要素,对于维护社会法制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人们也应该遵守法律,不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