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的范围究竟有哪些?
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应得的报酬,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时工资: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例如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等。
2、计件工资:根据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工资,例如计件工资、提成工资等。
3、奖金:劳动者在完成工作任务或达到一定绩效目标后所获得的额外报酬,例如年终奖、季度奖、绩效奖金等。
4、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劳动者在特殊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下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额外支出而支付的报酬,例如高温津贴、夜班津贴、交通补贴等。
5、福利:用人单位为了吸引劳动者、保留劳动者而提供的各种非货币性报酬,例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节日福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于基本工资的构成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劳动部门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
建议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的构成、支付方式、最低工资标准等。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该规定对工资支付的原则、形式、时间、地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工资支付的重要依据。
3、当地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不同地区的劳动部门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工资支付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参考当地的规定来确定基本工资的构成和支付方式。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小编总结: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了解基本工资的构成和支付方式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非常重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并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在遇到工资问题时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或寻求法律援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