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根据主体不同而有所区别: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需承担多种责任。一是民事赔偿责任,比如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等,应向劳动者加付;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需补缴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二是行政处罚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改正,如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可被处以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吊销。
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若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若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劳动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若、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总之,劳动法旨在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任何违反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制裁。
二、违反劳动法被开除怎么办
若员工因公司违反劳动法而被开除,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收集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与工作相关的聊天记录或邮件,以及公司开除的书面通知等,这些证据能证明劳动关系、工作情况及被开除的事实。
其次,尝试与公司协商。主动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上级领导沟通,说明公司开除行为违反劳动法的地方,要求公司纠正错误,恢复劳动关系或给予合理补偿。协商过程中注意保留记录,如录音、聊天截图等。
再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交收集的证据,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公司进行调查,若查证公司违法,会责令其改正并作出处罚。
最后,申请。若投诉未能解决问题,可在规定时效内申请劳动仲裁,委将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提起诉讼。整个过程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违反劳动法45条怎么处罚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若用人单位违反该条规定,不安排劳动者年休假或者安排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主要有以下处罚及处理方式:
一是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该劳动者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二是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若用人单位经职工本人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
三是加付赔偿金。对逾期不改正的,除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
以上是关于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