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偿还就一定是老赖吗?
大家都知道,老赖就是那些欠了别人钱却故意不还的人,有些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确实是无力偿还债务,难道他们也能被称为老赖吗?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无力偿还并不一定是老赖
我们要明确一点,无力偿还并不等于故意不还,有些人可能因为生意失败、突发疾病、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自己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这些人并不是故意逃避债务,而是真的没有能力偿还。
如何判断是否为老赖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老赖呢?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如果一个人有以下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老赖:
1、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故意隐藏自己的财产,或者将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以逃避债务。
2、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手段,逃避法院的执行。
3、违反限制消费令:被法院限制消费后,仍然违反规定进行高消费。
4、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行为:明明有能力偿还债务,却故意不还。
建议参考
如果您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债务,不要惊慌失措,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债权人协商: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
2、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申请破产:如果您的债务已经无法偿还,可以考虑申请破产,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小编总结
无力偿还并不一定是老赖,但是如果您有能力偿还却故意不还,那么您就可能被认定为老赖,在面对债务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诚信,积极与债权人协商解决问题,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法律的了解,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