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无效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无效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所实施的并非仅能获得经济上益处的且并不符合其年龄及认知能力水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皆归于无效的范畴。
所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泛指无法进行全然独立之所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未成年人以及认知能力受到限制的成年人群体。
在此类群体中,他们可以独立实施那些仅能带来经济上益处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是那些与自己的年龄、认知能力水平相匹配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其他类型的行为,他们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或者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之后方能生效。
具体而言:
1.仅能带来经济上益处的民事法律行为:此类行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如接受赠与、继承遗产等,这些行为均为有效。
2.与自身年龄、认知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可以从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活动,例如购买学习用品、零食等,这些行为通常被视为有效。
3.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此类行为需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后方能生效。
若未经同意或追认,那么这些行为将被判定为无效。
在法定代理人做出决定之前,善意的相对人享有撤销权。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有效吗
对于由有限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缔结的合同,除纯粹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合同以及与他们的年龄、智力及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宜的合同外,其余合同均应被视为效力待定的合同,且必须经过法定代理人的明确同意或追认后方能生效。
若法定代理人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表示,则可视为其已拒绝追认,此时该合同将被判定为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提及的“有限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年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无法完全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群体。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法如何处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法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一是刑事责任方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实施犯罪行为,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犯、,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等特定严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过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二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
二是方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总之,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犯法,既要考虑其年龄、犯罪情节等确定刑事责任,也要明确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
以上是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无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