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贷款利息怎么算?真实案例帮你搞懂关键细节!
王先生向某银行借款50万元,约定年利率6%,借款期限1年,到期后,王先生因资金周转困难逾期3个月未还款,此时他需要支付的利息到底怎么算?是继续按6%计算,还是另有规则?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方式往往成为借贷双方争议的焦点,今天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带你理清关键逻辑。
第一步:明确合同约定
若借贷合同明确约定“逾期利息按原利率的1.5倍计算”,则王先生的逾期利息为:
50万×6%×1.5÷12×3=11,250元。
这种情况下,合同条款优先,法院通常支持双方自主约定(《民法典》第676条)。
第二步:无约定时适用法定标准
假设合同未规定逾期利息,则需参照《民法典》规定,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以2023年1月LPR(3.65%)为例:
50万×3.65%÷12×3=4,562.5元。
但需注意,若借款人已支付部分利息,需从逾期本金中扣除已还款项后再计算。
第三步:警惕“利滚利”陷阱
部分机构会要求将逾期利息计入本金重复计息。
若首月逾期利息为5,000元,次月按50.5万计息,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答案是否定的!《民法典》第680条明确规定“禁止复利计算”,除非双方书面约定且总利率未超过法定上限(LPR四倍)。
建议参考:
1、借款前务必逐条核对合同中的逾期利息计算条款;
2、逾期后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分期方案,避免诉讼风险;
3、保留所有还款凭证,防止利息计算纠纷。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逾期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
小编总结:
逾期利息的核心逻辑是“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但无论哪种情况,总利率不得超过LPR四倍(当前约14.6%),遇到纠纷时,务必以书面合同和还款记录为依据,必要时可申请法院对过高利息进行调减。合理维权的前提是清晰掌握计算规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