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逾期贷款利率是多少?逾期不还会被罚多少利息?
“逾期一天,利息翻倍?” 许多人在贷款逾期后最关心的就是罚息问题,银行逾期贷款利率到底怎么算?是固定数值还是因人而异?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和实操角度,带你看透逾期利率的“隐藏规则”。
一、银行逾期贷款利率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251号)规定,逾期贷款的罚息利率为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若原贷款年利率为5%,逾期后可能按5%×(1+30%)=6.5%计算罚息。
但需注意两点:
1、合同约定优先:银行通常在贷款合同中明确逾期利率标准,部分银行可能直接采用最高50%的加收比例;
2、复利计算合法:根据《民法典》第676条,逾期利息可按月计收复利,即“利滚利”。
二、逾期罚息怎么算?举个真实案例
假设小王借款100万元,原利率4.9%,逾期加收40%,逾期1年:
日利率:4.9%÷360≈0.0136%
逾期日利率:0.0136%×(1+40%)=0.019%
1年罚息:100万×0.019%×365≈69,350元
这还没完! 若银行约定复利,逾期利息会按月计入本金继续计息,最终成本可能远超预期。
三、逾期不还的后果有多严重?
除了经济负担,逾期还可能触发以下风险:
1、征信污点:逾期记录报送央行征信系统,影响未来5年的房贷、车贷;
2、法律诉讼:银行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申请支付令或直接起诉;
3、资产冻结:败诉后若仍不履行,名下房产、账户可能被强制执行。
建议参考:如何应对逾期风险?
1、及时沟通:遇到还款困难,主动联系银行协商延期或分期方案;
2、优先偿还本金:根据《民法典》第561条,还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先冲抵利息再还本金的约定可能无效,可主张优先抵扣本金;
3、保留书面证据:协商结果务必落实到书面协议,避免口头承诺失效。
相关法条梳理
1、《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应按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2、《贷款通则》第14条:贷款人可依合同计收罚息;
3、《民事诉讼法》第242条: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法院有权查封、扣押财产。
银行逾期贷款利率并非“一刀切”,核心取决于合同约定与银行政策,但法律划定了30%-50%的浮动区间。关键应对逻辑是“早沟通、早止损”——与其担心罚息金额,不如在逾期前主动协商,最后提醒:信用是金融生活的基石,宁可调整计划,不要逃避债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