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金的标准条款
一、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金的标准条款
合同诈骗与违约金标准条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合同诈骗的界定
1. 主观方面
合同诈骗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图,只是想通过合同骗取对方的财物。
2. 客观方面
通常存在欺骗行为,这种欺骗是对合同重要事实的虚构或者隐瞒。例如,虚构自身的履约能力,以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等。
诈骗行为导致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签订合同,并且遭受了财产损失。
(二)违约金标准条款
1. 约定性
违约金标准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 合理性
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违约方可以请求或者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守约方可以请求予以增加。一般会根据合同的性质、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违约金是否合理。
二、合同违约不付款怎么起诉对方诈骗
合同违约不付款属于民事违约行为,通常和诈骗有区别。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如果仅是合同违约不付款,想要起诉的话:
1. 准备证据。包括合同文本,以证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方违约不付款的证据,如往来函件、聊天记录、付款催告通知等。
2. 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
3. 撰写。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要求对方支付款项、承担违约责任等)、事实和理由(阐述合同签订情况、对方违约事实等)。
如果怀疑对方的行为构成诈骗,需要有证据表明对方从一开始就不想履行合同,而是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你的财物,例如虚构身份、虚构履行能力等。如果符合诈骗情形,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
三、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一样吗
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不一样。
(一)合同违约
1. 合同违约主要是指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这更多是基于合同双方在正常商业交往或民事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例如,未能按时交付货物、支付货款等情况。通常违约方不存在欺诈的故意,只是在履行合同能力或意愿上出现问题。
2. 其认定重点在于审查合同的具体条款以及双方履行合同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违反约定的行为,以及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等。
(二)合同诈骗
1. 合同诈骗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比如,编造根本不存在的项目来诱使他人签订合同并支付预付款。
2. 认定合同诈骗时,除了要看是否有欺骗行为,还要考量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这需要综合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履约行为、资金去向等多方面因素判断,并且诈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
以上是关于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金的标准条款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