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用工形式怎么填?填错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合飞小编1个月前 (02-21)普法百科4

在日常签订劳动合同时,许多企业和劳动者对“用工形式”一栏的填写并不重视,甚至随意勾选或留空,但你知道吗?用工形式的填写直接关系到劳动关系的性质、权利义务的界定,甚至可能引发劳动纠纷,明明是全日制用工却误填为“劳务派遣”,或混淆“非全日制”与“实习”,这些错误可能让企业面临“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社保补缴”等法律风险,而劳动者也可能因身份模糊导致维权困难。

用工形式怎么填?填错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解决方案:3步精准填写用工形式

1、明确用工类型:根据实际工作性质选择对应选项,常见类型包括:

全日制用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签订书面合同);

非全日制用工(日均≤4小时、周均≤24小时,可口头约定);

劳务派遣(由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用工单位仅负责岗位管理);

实习/兼职(需区分学生实习协议与正式劳动合同)。

2、参考合同模板与法规

企业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在合同中明确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结构等条款,确保与用工形式一致,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且工资结算周期不得超过15日。

3、咨询专业人士

若涉及特殊岗位(如外包、新业态灵活用工),建议提前咨询劳动法律师或人社部门,避免因分类错误导致合规漏洞。

**相关法条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68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及权利义务;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3条: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及三方责任划分;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劳动关系认定的实质性标准(如考勤、薪酬发放方式等)。

用工形式绝非“填空题”,而是劳动关系的“身份证”,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需严格根据实际用工场景选择对应类型,并确保合同条款、社保缴纳、薪资发放等细节与之匹配,尤其在新就业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形式合规”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若您仍有疑问,不妨保存用工记录、留存书面协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确权,避免“一字之差,后患无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271221.html

用工形式怎么填?填错可能承担法律风险!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