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用贷款逾期了没能力偿还怎么办?律师支招应对策略
企业经营难免遇到资金周转难题,若公司信用贷款逾期且暂时无力偿还,很多企业主会陷入焦虑:“会不会被起诉?财产会被冻结吗?征信黑名单有什么后果?”别慌!作为律师,我结合实务经验告诉你:逃避是最差的选择,积极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逾期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公司贷款逾期后,银行或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征信受损:逾期记录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影响企业及法人后续融资;
2、罚息累积:按合同约定收取违约金,债务可能“滚雪球式”增加;
3、法律诉讼:若逾期超过3个月,债权人可能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公司账户、查封资产;
4、法人连带责任:若贷款合同有个人担保条款,法人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重点提示:企业主需明确,贷款逾期≠刑事责任(除非涉及诈骗或恶意转移资产),但需尽早通过合法途径止损。
**二、律师建议的解决方案
1. 主动协商还款计划
主动沟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联系银行说明经营困难原因(如行业周期、突发风险),并提供财务报表、应收账款明细等佐证材料,申请展期、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根据《民法典》第678条,双方可协商变更借款合同条款。
2. 债务重组或引入第三方
若负债规模较大,可委托律师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方案,或将债权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部分案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股东增资,可缓解短期压力。
3. 盘活资产或处置非核心业务
评估公司可变现资产(如设备、应收账款、知识产权),通过出售、抵押或融资租赁回笼资金。注意:资产处置需合规,避免被认定为“恶意逃债”。
4. 法律救济途径
若已收到法院传票,需立即应诉并提交还款能力证明,争取调解或分期履行,对于确实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依据《企业破产法》申请重整或和解,避免被直接清算。
**三、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但双方可协商调整还款方式。
《企业破产法》第70条:企业可申请重整,经法院批准后暂停债务清偿,制定重整计划。
《民事诉讼法》第256条:执行阶段,若企业提供担保或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可暂缓强制执行。
公司贷款逾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应对甚至失联!企业主需牢记3点:
1、及时止损:越早协商,越能争取主动权;
2、保留证据:留存沟通记录、资产清单,避免被认定“恶意违约”;
3、善用法律:必要时委托律师介入,通过合法程序降低损失。
最后提醒:企业经营需量力而行,贷款前务必评估还款能力,若已陷入债务危机,—法律是底线,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