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还不起只能躺平?这6招或许能救急!
"工资刚到手就被划走还信用卡,现在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餐饮店老板老张面对30万元债务满脸愁容,在疫情冲击下,像他这样突然丧失偿债能力的群体正逐渐增多,但逃避债务绝非出路,法律红线更不容触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确实无力偿还债务时,如何合法合规化解危机。
【核心解决方案】抓住黄金自救期
1、主动沟通是关键:在逾期前联系债权人,说明真实财务状况,提供收入证明、医疗记录等材料佐证还款困难,据统计,70%的银行在收到有效证明后会调整还款方案。
2、协商分期/延期:根据《民法典》第678条,可主张延长还款期限或减免部分利息,曾有案例通过协商将36期贷款延长至60期,月供降低40%。
3、申请个人破产:深圳、浙江等地已试点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保留必要生活费用后,剩余债务依法免除(需5年诚信考察期)。
**【法律武器库】必须掌握的法条
《民法典》第579条:明确债权人有权要求履行债务,但第580条同时规定客观履行不能时可终止合同。
《企业破产法》第2条:企业资不抵债时,可通过破产程序实现债务重组或清算。
《民事诉讼法》第257条:执行阶段发现被执行人确无财产,法院应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给予债务人喘息空间。
【血泪教训】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转移财产=自掘坟墓:某案例中债务人将房产过户给子女,被法院认定恶意逃债,追加执行并追究拒执罪。
玩失踪加速恶化:逃避催收会导致利息滚雪球,某网贷案中2万元本金因失联暴涨至11万元。
以贷养贷是毒药:调查显示,65%的债务危机恶化源于借新还旧,最终陷入多头借贷黑洞。
**【小编说】绝境中的曙光
债务危机如同溺水,慌乱扑腾只会下沉。保存财务证据链、善用协商机制、把握破产保护,这三板斧能为你劈开生路,法律既保护债权也保障生存权,2023年浙江法院受理的债务清理案件中,83%的申请人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债务重组,天无绝人之路,但自救的前提是——永远保持对规则的敬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