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后只能坐等被催收?专业律师教你如何有效协商
“信用卡逾期了,银行天天打电话催收,我该怎么办?”“网贷还不上了,会被起诉吗?”面对债务逾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慌和逃避,甚至认为“逾期就是死路一条”,但实际上,逾期后仍有协商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主动权。
一、逾期协商的底层逻辑:法律赋予的“生存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债务人有义务按期还款,但法律也明确“债务纠纷应通过协商、调解等合法途径解决”,这意味着,协商还款属于法律赋予双方的合法权益,而非单方面的“施舍”。
以信用卡逾期为例,银行通常会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允许持卡人在特殊情况下(如失业、重大疾病等)申请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协商成功的核心在于证明“还款意愿”和“暂时还款困难”,而非一味拖延或失联。
**二、协商的三大实操步骤
1、主动沟通,亮明态度
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债权方(银行、网贷平台等),说明逾期原因并提供证明材料(如失业证明、医疗单据)。切忌玩消失或消极应对,主动沟通能大幅降低被起诉风险。
2、提出可行方案,降低预期
根据自身收入,制定分期或减免方案。“我目前月收入5000元,希望将10万元欠款分60期偿还,每月还1666元。”方案需具体且符合实际,避免“画大饼”式承诺。
3、书面确认,保障权益
协商达成后,务必要求对方出具书面协议(如《还款承诺书》),明确还款金额、期限及违约责任。口头承诺无法律效力,书面文件才是维权依据。
三、律师建议:避开这些“协商雷区”
盲目相信“反催收”中介:部分中介以“免息分期”“债务重组”为噱头收费,实则可能涉嫌诈骗。自行协商更安全高效。
轻信“仅需还本金”话术:银行或平台可能减免部分利息,但完全免除需严格审核条件,切勿轻信非官方承诺。
忽视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债务诉讼时效为3年,若长期失联,可能被起诉并强制执行。
**相关法条参考
1、《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2、《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行可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协商的勇气,无论是信用卡、网贷还是其他债务,债权方更在意的是资金回收而非“逼人至绝境”,通过合法协商,既能缓解短期压力,也能避免征信彻底崩坏。协商是技术活,更是心理战——理性应对、积极行动,才能破局重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