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鉴定怎么做?流程复杂吗?
当遭遇人身伤害时,伤情鉴定是维护权益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交通事故、打架斗殴还是工伤纠纷,伤情鉴定结果直接关系到赔偿金额、法律责任认定甚至刑事案件定性,但很多人对伤情鉴定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一知半解,甚至因操作失误导致权益受损,本文将从实务角度,拆解伤情鉴定的核心步骤与法律要点。
**伤情鉴定的核心流程与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十二条,伤情鉴定需在具备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分为四个关键阶段:
1、及时就医并固定证据:受伤后应第一时间就医,保留门诊/住院病历、影像报告、缴费凭证等材料。注意:未及时就诊可能导致伤情与事件关联性被质疑。
2、向公安机关申请鉴定:在报案后向办案机关提交《伤情鉴定申请书》,公安机关应在3日内出具《鉴定委托书》。
3、提交鉴定材料:携带身份证件、完整病历(包括初诊记录和复查记录)、伤情照片、涉案证据(如监控视频)到指定机构。
4、等待鉴定结论:轻微伤7日内出结果,轻伤/重伤不超过30日,若对结果有异议,可在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
**避免“踩雷”的实务解决方案
1、鉴定机构选择权: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条,当事人有权协商选择鉴定机构,若办案机关单方指定,可依法提出异议。
2、材料完整性核查:某案例中,当事人因未提交复查CT报告,导致肋骨骨折未被认定。建议制作《伤情材料清单》逐项核对。
3、鉴定时机把控:头部外伤需观察3-7天再鉴定,避免漏诊迟发性出血,皮肤瘢痕则需伤后3-6个月鉴定。
4、异议处理技巧:若认为鉴定程序违法,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
**相关法条指引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4.2.1条: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
-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侦查机关应告知鉴定结论
- 《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第九条:七类可投诉的鉴定违规情形
伤情鉴定绝非“医院开证明”这么简单,从证据链构建到法律程序启动,每个环节都需专业把控,尤其要注意三点:①就医时明确告知受伤原因;②病历中避免出现“患者自述”等模糊表述;③收到《鉴定意见书》后立即核对委托人、鉴定标准、分析说明等要素。若伤情涉及轻伤二级以上,务必在24小时内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程序错误影响刑事案件立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