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民事欺诈怎么办?这些步骤一定要记牢!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对方承诺的"高收益理财"变成血本无归?或是买房时卖家刻意隐瞒房屋质量问题?这些行为可能已经构成民事欺诈,当发现自己的权益被欺骗行为侵害时,关键是要及时行动,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民事欺诈的"破局关键"
民事欺诈的核心在于"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导致当事人做出错误判断,例如某培训机构宣称"包过公务员考试",实际却未提供承诺的教学服务,这类行为就可能涉及欺诈。根据《民法典》第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民事法律行为,这意味着被骗签订的合同、协议都可能被判定无效。
二、维权实战四步走
1、固定证据链条: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原始证据,如果是网购欺诈,记得录屏商品详情页;线下交易则要留存宣传单页、收据等实物证据。
2、专业评估损失:联系律师计算实际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维权成本,例如某房产中介虚报学区导致购房者损失,可主张差价赔偿及子女教育支出。
3、优先协商解决:通过书面函件要求对方赔偿,函件中需明确诉求及法律依据,某装修公司使用劣质材料案中,当事人通过律师函成功追回80%损失。
4、精准诉讼维权: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注意要在知道欺诈行为后一年内主张撤销权,某投资者通过诉讼成功撤销被欺诈签订的股权投资协议,追回150万本金。
三、法律武器库
- 《民法典》第148条: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 《刑法》第266条:欺诈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罪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三倍赔偿条款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0条:欺诈认定标准
小编划重点
处理民事欺诈务必抓住黄金取证期,很多电子证据存在灭失风险,建议在协商阶段就同步准备诉讼材料,避免超过诉讼时效,遇到大额欺诈时,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最后要提醒大家,签署重要合同时,建议通过公证或律师见证方式强化证据效力。
遇到欺诈别慌张,quot;快取证、早咨询、稳操作",法律始终是守护权益的坚实盾牌,如果情况复杂,及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往往能大幅提高维权成功率。
遇到民事欺诈怎么办?这些步骤一定要记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