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信用卡和网贷不还,真的能一逃了之吗?
"这个月又要还不上了…"深夜刷到这条朋友圈时,我正处理完第3起信用卡逾期纠纷案,当事人小李蜷缩在律所沙发里,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十几个催收电话,他的故事,正是万千负债者的缩影——当信用卡和网贷的还款日像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逃避真的是出路吗?
一、那些你以为的"缓冲期",正在吞噬你的未来
很多人天真地认为:"拖几个月银行就会忘",但现实是,从逾期第1天起,你的信用档案就开始刻上污点,某股份制银行2023年数据显示,90天以上逾期客户中,73%在3个月内就被录入征信系统,更可怕的是,逾期利息和违约金会像滚雪球般膨胀——某网贷平台案例显示,5万元借款逾期2年,最终要还金额竟高达13.8万。
二、**法律重拳比你想象的更快落下
去年经手的案件中,有位王先生的故事颇具警示性,他以为换了手机号就能"人间蒸发",结果半年后收到法院传票——银行直接申请了支付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6条,这种无需开庭的强制执行程序,能直接冻结他的工资账户,更严重的,若被认定存在恶意透支(超过5万元),还可能触犯《刑法》第196条的信用卡诈骗罪。
三、**看不见的"社会性死亡"更致命
除了法律风险,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带来的次生伤害更值得警惕:高铁飞机禁乘、子女无法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购房购车贷款彻底绝缘…某地法院2022年曝光的"老赖"名单中,有位企业主因此失去投标资格,公司直接破产。
建议参考:
1、主动协商是上策: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可申请个性化分期
2、债务排序有技巧:优先偿还信用卡(刑事风险更高),再处理网贷
3、切忌以贷养贷:某调研显示,拆东墙补西墙的负债者,3年内债务翻倍率高达89%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
- 《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信用卡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
在经手的数百起债务纠纷中,真正毁掉当事人的从来不是债务本身,而是逃避的心态,就像那个雨夜来找我的张女士,逾期87万最终通过债务重组方案化解。法律永远会给诚实面对的人留一扇窗,但绝不会对心存侥幸者网开一面,当你觉得走投无路时,不妨把手机通讯录里的"催收号码"换成"法律援助热线"——这个简单的动作,可能就是重生的开始。
欠了信用卡和网贷不还,真的能一逃了之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