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到底要准备哪些材料?流程怎么走?
“发生事故后想做伤残鉴定,但完全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流程怎么走?”作为律师,我深知伤残鉴定结果直接关系到赔偿金额,但很多人因为材料不全或流程错误耽误了时间,今天就用大白话带您搞懂关键步骤。
一、做伤残鉴定必交的7类核心材料(缺一不可)
1、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户口本,未成年人需监护人证件)
2、完整病历资料(入院记录+手术记录+出院小结,特别注意要加盖医院公章)
3、影像学检查胶片及报告(X光片、CT、MRI等,必须保留原始胶片)
4、交通事故认定书/工伤认定书(证明损伤原因的法律文书)
5、伤残鉴定委托书(由法院/交警/单位出具,自行委托需书面说明)
6、既往伤残情况说明(如有旧伤需提交既往病历避免责任认定争议)
7、鉴定机构要求的补充材料(如假肢配置证明、护理依赖证明等)
重点提示:2023年新修订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明确规定,病历资料缺失关键手术记录可能导致鉴定中止,务必提前与医院病案室核对。
二、伤残鉴定全流程详解(关键时间节点要记牢)
▶ 第一步:确认鉴定时机
骨折类需治疗终结后3-6个月,神经损伤至少6个月以上,切忌过早鉴定(某当事人胫骨骨折后2个月鉴定被退回,损失3万赔偿金)。
▶ 第二步:选择鉴定机构
优先选择法院备案的司法鉴定所(可上当地司法局官网查询名录),交通事故建议选双方共同认可的机构。
▶ 第三步:现场鉴定流程
1、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安排检查
2、法医将进行体表测量、关节活动度检测(建议穿宽松衣物)
3、特殊项目需加做肌电图等专项检查(费用另计)
▶ 第四步:领取鉴定报告
一般15-30个工作日出结果,对结论不服需在10日内申请重新鉴定。
律师特别提醒(直接影响赔偿金额)
1、不要自行拆封医院档案袋(某案例因私自拆封被质疑篡改病历)
2、工伤鉴定与交通事故鉴定标准不同(腰椎骨折在工伤可能评9级,交通事故可能不构成伤残)
3、提前准备3份材料复印件(鉴定所/对方当事人/自己各留一份)
**法律依据
1、《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4.2条:治疗终结指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2、《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23条:鉴定材料不完整需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
3、《民事诉讼法》第79条:当事人可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对鉴定意见质证
伤残鉴定绝不是“把材料往鉴定所一交”那么简单,从病历完整性到鉴定时机的选择,每个环节都可能让赔偿金相差数倍,特别提醒两点:一是尽早固定原始证据(如现场照片、医疗费票据),二是不要轻信“包鉴定等级”的中介(某受害人被忽悠支付2万“疏通费”最终鉴定无效),如果对流程有疑问,建议带着材料找专业人身损害律师做1对1方案分析,毕竟每一份鉴定报告背后都是救命钱。
(文末提示:点击下方“伤残赔偿金计算器”可快速预估您的法定赔偿额度)
本文核心价值点: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最新法规梳理,直击伤残鉴定中80%人会踩的坑,帮您在索赔路上少走弯路。—材料准备决定鉴定成败,流程合规才能保障权益!
伤残鉴定到底要准备哪些材料?流程怎么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