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后共同财产到底怎么认定?这几点必须了解!
婚后共同财产怎么算?这些“隐形资产”可能属于你!
许多夫妻在婚姻中常因财产归属产生分歧,尤其是婚后收入、房产、投资等复杂资产的认定。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婚后共同财产的核心在于“婚姻存续期间取得”且“未明确约定为个人财产”的资产,比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均属于共同财产,但现实中,一些“隐形资产”常被忽视:例如一方婚前房产的婚后增值部分、公积金账户余额、甚至继承或赠与中未明确归属的财产,都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如何避免财产纠纷?三个实用解决方案
1、签订书面协议:通过《婚内财产协议》明确约定财产归属,需双方自愿且公证后更具法律效力。
2、保留财产证据:如婚前存款、赠与声明、投资收益来源等,需保存转账记录、合同等原始凭证。
3、定期沟通协商:尤其涉及大额投资或财产变动时,双方提前协商可减少矛盾。
相关法条支持
《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婚后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为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1063条:规定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个人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5条:指出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属于共同财产。
小编总结:财产认定需“明确+谨慎”
夫妻共同财产的核心逻辑是“贡献共享”,无论是经济贡献还是家庭劳务付出,法律均赋予平等分割的权利,但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三点:一是婚前财产与婚后增值的界限;二是赠与或继承中的“明确归属”;三是协议约定的合法性,建议在重大财产决策前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法律盲区引发纠纷。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婚姻中的财产认定既需要法律知识,也需要生活智慧,只有提前规划、理性沟通,才能让感情与财产“双赢”。
夫妻婚后共同财产到底怎么认定?这几点必须了解!,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