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孩子名下的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夫妻离婚时,发现孩子名下有一笔存款,这笔钱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能不能分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涉及法律对财产归属的界定,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务角度分析清楚。
核心矛盾点:钱是谁的?
很多父母会以孩子名义存钱,有的是日常赠与,有的是为教育储备,甚至有人是为了规避债务或转移财产,根据《民法典》规定,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存款原则上视为父母对孩子的赠与,一旦赠与完成,这笔钱就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能直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实务中有一个关键前提:必须证明存款确实属于“赠与”性质,父母明确表示这笔钱是给孩子上学用的,且有转账记录或书面约定,法院通常不会支持分割。
特殊情况需警惕!
如果一方用夫妻共同财产以孩子名义存款,但实际仍由自己控制(比如银行卡由父母保管且频繁支取),另一方可以主张这笔钱是“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结合资金流向、用途、日常消费等证据综合判断,某案例中,父亲在孩子名下存了50万元,但每月提取用于个人炒股,最终被认定为转移财产,需补偿女方25万元。
解决方案:如何避免争议?
1、明确资金性质:若存款是给孩子的生活费、教育金,建议通过书面协议或聊天记录明确用途;
2、单独开卡保管:将孩子名下的银行卡与夫妻共同账户隔离,避免混用;
3、保留证据链:保存转账凭证、用途说明等,证明资金属于孩子个人财产;
4、诉讼中及时申请保全:若怀疑对方转移财产,可申请法院调取银行流水查明资金去向。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姻存续期间的工资、投资收益等;
- 《民法典》第1063条:明确“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个人财产;
- 《民法典》第657条:赠与完成后,财产权利转移至受赠人;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父母不得非法处分未成年人财产。
小编总结
孩子名下的存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赠与意图”和“实际控制权”,如果是真心赠与孩子且资金独立管理,离婚时不能分割;若存在转移财产嫌疑,法院将依法重新分配,建议父母在处理孩子财产时提前规划、保留证据,既能保护孩子权益,也能减少离婚纠纷。
法律保护的是“真实意图”,而不是“形式上的名字”!
未成年孩子名下的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