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女方提出离婚该怎么处理?财产平分的离婚协议的内容有什么
一、法律规定女方提出离婚该怎么处理?
法律规定女方提出离婚对于被告来说的话应当积极的参加诉讼活动,积极向人民提交证据。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七十条 夫妻双方后就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第七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
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第七十二条
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时,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
二、的流程是什么?
1、准备好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并递交上诉状。
在当代的社会现在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提出离婚都是可以的,只要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双方当事人确实感情已经破裂没有和好的可能性的,那么人民法院也会判决离婚的。而对于当事人来说的话,也是可以提交相关的证据予以反驳的同时关于各自共同财产分割问题也是可以作出协商或者是判决处理。
三、财产平分的离婚协议的内容有什么
男女双方系夫妻关系,于某年某月某日在。现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约定如下:
第一条、房屋所有权归属
1、某某于某地(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所有权证编号为:4,丘地号为:权字第1号)的房屋及该房屋内的一切装修、家具、家电均各自平分。
2、某某于某地(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所有权证编号为:1234,丘地号为:权字第2号)的房屋及该房屋内的一切装修、家具、家电均各自平分。
第二条、汽车归属
1、登记在女方名下的 汽车(车牌号 )一辆均各自平分。
2、登记在男方名下的 汽车(车牌号 )一辆均各自平分;
第三条、存款、股票、
1、夫妻共同存款五十万元归女方所有,男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3日内将其名下的35万元存款转移到女方名下。此后,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
2、以男方名义持有的股票(股票代码:1234)及对应的财产价值均各自平分。
3、以男方名义持有的 70%的股权全部均各自平分。
第五条、债权债务
1、本协议生效以前所产生的夫妻共同债务全部由双方进行承担。
2、本协议生效后以各自名义所欠债务归各自承担。
3、本协议生效前的共同债权全部归男方所有;本协议生效后,在各自名下的债权归各自所有。
第六条、生活支出
1、在本协议生效后,各自购买的物品归各自所有;共同购置物品按各自出资比例拥有所有权。
2、本协议生效后,平时生活费用、孩子、双方老人
用各自承担一半,
第七条、受让财产
1、夫妻一方给付或赠予另一方的财物归接受方所有。
2、夫妻各自接受的赠与或继承的遗产归各自所有。
第八条、其它
1、本协议无明确说明的所有其他财产的归属,可参照《民法典》和其他相关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
2、双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3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协议进行相关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登记,所需税费双方平均分担。
3、如双方离婚,双方按本协议约定确定财产归属;如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据本协议确认相关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4、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男方):某某, 乙方(女方):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财产平分的离婚协议当中需要写明财产内容,之后再进行说明财产平分事项。在夫妻进行财产分割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话,那么是需要进行对半分割的。但如果是属于个人财产的话,那么是归属于所有方。
合飞律师网小编提醒: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用到的时候用到。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可以点击下方咨询,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合适的一个律师。
文书推荐:
文书推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