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赡养需要多少岁才可以
一、被赡养需要多少岁才可以
一般而言,在我国法律及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年龄作为被赡养的起始标准。但通常从两个方面综合考量:
一是年龄方面,当老年人达到60周岁时,一般可认为进入了需要被赡养的阶段。因为60周岁后,人的身体机能、劳动能力等往往会有所下降,在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等方面可能会逐渐需要子女等赡养人的帮助。
二是实际状况。即便未达到60周岁,但如果因疾病、残疾等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且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难以维持,这种情况下也应当认定为需要被赡养。比如,某人50多岁就因重大疾病无法工作,又没有积蓄和其他收入,其子女就应当履行。
总之,判断是否需要被赡养,既要考虑年龄因素,也要结合实际的身体和经济状况来确定。
二、什么条件下可不尽赡养义务
在特定情形下,子女可以不尽赡养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子女自身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比如子女本身患有严重残疾或重大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同时也没有其他收入维持生活,这种情况下难以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二是父母对子女存在严重犯罪行为。例如父母曾对子女实施严重的虐待、遗弃、等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在此种情形下,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
三是父母有经济能力且能独立生活,不需要子女赡养。若父母拥有足够的财产、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且明确表示不需要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子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免除经济赡养义务,但仍需关注父母生活状况,给予必要的精神慰藉。
三、父母如何计算
父母赡养费的计算通常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并无统一固定标准,以下是常见的计算要点:
一是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当地生活消费支出水平是重要参考,一般以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基础。若当地经济发达、生活成本高,赡养费相应会多些。
二是父母实际需求。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如食品、住房、医疗保健等必要支出。若父母患有重大疾病或有特殊护理需求,还应考虑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额外开支。
三是子女的经济能力。子女收入高、经济状况好,支付的赡养费可能相对较高;若子女自身经济困难,支付能力有限,则可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降低支付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赡养费数额,一般为子女收入的一定比例,如20%左右,但会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总之,赡养费的计算需综合平衡各方因素,以保障父母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
以上是关于被赡养需要多少岁才可以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