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多久会被列为失信人员?后果有多严重?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变成失信人员?"这是许多负债人最担心的问题,现实中,逾期超过3个月且经过法院判决仍不还款的持卡人,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具体时间并非一刀切,关键要看银行是否起诉以及法院如何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当持卡人逾期金额超过5万元(部分地区为3万元),且银行通过法律程序起诉后,持卡人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最快可能在执行阶段(约逾期6-8个月)被列为失信人员,这个过程中,银行必须完成"催收→起诉→判决→申请强制执行"全流程,持卡人也会收到法院传票和限制消费令。
被列为失信人员的后果十分严重:禁止乘坐高铁/飞机、限制高消费、冻结银行账户、影响子女就读私立学校,甚至在抖音等平台实名曝光,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2022年全国新增失信被执行人134.7万例,其中信用卡纠纷占比达38%。
解决方案:三步自救法
1、逾期3个月内:主动联系银行协商分期还款方案,可申请最长60期免息分期,避免被起诉。
2、收到法院传票后:立即寻求专业律师协助,在开庭前与银行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可出具《调解书》中止执行程序。
3、已进入执行阶段:向法院申报财产状况,提供收入证明申请保留基本生活费(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同时争取执行和解。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679条: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民事诉讼法》第255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院可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3条:失信被执行人不得有9类高消费行为。
小编总结:信用卡逾期成为失信人员的关键在于"是否经过司法程序且拒不执行"。持卡人应把握逾期前3个月的黄金协商期,通过《个性化分期协议》避免法律风险,即使已被起诉,也要在开庭前积极应诉,切勿失联或逃避。法律给足了我们救济途径,主动沟通比被动失联更能化解危机。
信用卡逾期多久会被列为失信人员?后果有多严重?,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