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婚后财产公证后还属于共同财产吗?别被误区坑了!

合飞小编2个月前 (02-25)普法百科5

很多夫妻在结婚后出于对财产归属的顾虑,会选择办理婚后财产公证,但不少人心中仍有疑问:公证后的财产还算共同财产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涉及法律细节和实际操作中的常见误区。

婚后财产公证后还属于共同财产吗?别被误区坑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婚后财产公证的核心是明确财产归属的约定,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而公证则是通过法律程序确认这种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公证行为本身并不必然改变财产的性质,举个例子:如果夫妻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婚后工资收入归各自所有”,并进行了公证,那么这部分收入就不再属于共同财产;但若协议仅对某套房产的归属做了约定,未提及其他财产,那么未约定的部分仍可能按共同财产处理。

解决方案:如何避免“公证无效”的坑?

1、明确协议内容:公证前需在协议中逐条列明财产类型及归属方式,避免模糊表述,婚后所有投资收益归男方”比“婚后收入各自管理”更具备法律效力。

2、动态调整协议:婚姻期间若财产情况发生变化(如继承、赠与),建议及时补充公证内容,防止后续纠纷。

3、保留财产证据:即使是公证过的个人财产,仍需保留购房合同、转账记录等原始凭证,避免被误认为共同财产。

**相关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婚后财产公证的本质是“确权”而非“分割”,其法律效力取决于协议的具体条款,如果协议中未明确排除某项财产的共有属性,那么即便做了公证,这部分财产仍可能被视为共同财产。建议夫妻双方在公证前咨询专业律师,结合自身财产状况设计协议内容,必要时通过“财产清单+特别约定”双重保障权益,毕竟,婚姻需要感情,而财产需要理性——既保护关系,也守住边界,才是真正的智慧

婚后财产公证后还属于共同财产吗?别被误区坑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291690.html

婚后财产公证后还属于共同财产吗?别被误区坑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