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把财产赠与孩子真的划算吗?这些风险你可能没想到!
离婚时,夫妻双方常常为了财产分割争执不休,而将财产直接赠与孩子看似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既能避免矛盾,又能保障孩子未来,但这一做法真的万无一失吗?背后隐藏的利弊和法律风险,很多人可能从未深究。
离婚财产赠与孩子的“利”与“弊”
利处:
1、避免夫妻财产纠纷:直接将房产、存款等赠与孩子,可以减少双方因财产分割产生的冲突,尤其适合关系僵化的离婚家庭。
2、保障孩子权益:通过协议明确财产归属,能为孩子的教育、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尤其当一方未来再婚时,可降低孩子继承权被稀释的风险。
弊端:
1、财产控制权丧失:一旦完成赠与,财产所有权转移至孩子名下,父母将失去直接支配权,若孩子未成年,实际管理权可能归属监护人,引发新的矛盾。
2、税务风险:赠与房产可能涉及契税、个人所得税等高额费用,若未提前规划,反而增加经济负担。
3、情感绑架隐患:部分父母将赠与财产与“孩子抚养权”挂钩,导致孩子在离婚后被当作筹码,影响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如何规避风险、合法操作?
1、明确赠与条款:在离婚协议中详细约定财产用途(如仅限教育、医疗等),并注明“不可撤销”或附条件赠与,避免一方反悔。
2、税务提前规划:咨询税务师,通过分批次赠与或利用政策优惠(如直系亲属赠与契税减免)降低税负。
3、引入第三方监管:若孩子未成年,可设立信托或指定独立监护人管理财产,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657条:赠与合同需双方自愿,且不动产需办理登记才生效。
《民法典》第35条:监护人不得擅自处分被监护人财产,除非为维护其利益。
《个人所得税法》第3条:房屋赠与需按“偶然所得”缴纳20%个税(直系亲属间赠与部分情况可减免)。
离婚时将财产赠与孩子,看似是“温情操作”,实则需谨慎权衡。核心关键在于平衡情感需求与法律风险——既要保障孩子利益,也要避免因程序漏洞引发后续纠纷。建议离婚前务必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定制方案,切勿因“怕麻烦”而草率决定,毕竟,财产可以分割,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离婚时把财产赠与孩子真的划算吗?这些风险你可能没想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