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协议书不公证有效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财产协议,本是为了明确双方财产归属、减少纠纷,但许多人纠结:婚内财产协议书必须公证吗?不公证会不会导致协议无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婚内财产协议只要满足内容合法、双方自愿签署且意思表示真实,即使不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公证的作用远比想象中更重要。
为什么建议公证?3个关键风险需警惕
虽然法律未强制要求公证,但实践中,未经公证的协议可能面临举证困难、效力争议等问题,若一方事后反悔,声称协议是受胁迫签署的,另一方需自行举证“自愿性”;若协议涉及房产、股权等特殊财产,未公证可能导致过户登记受阻。公证的最大价值在于“强化证据效力”——公证机构会审查协议内容合法性、双方签署意愿,并对签署过程全程记录,相当于为协议上了一道“法律保险”。
解决方案:两步操作规避风险
1、优先考虑公证:尤其涉及大额财产(如房产、公司股权)或复杂财产分配时,建议通过公证明确协议效力,避免后续执行困难。
2、签署时留存证据:若选择不公证,务必确保协议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按手印;可邀请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如亲友、律师)在场,同步录制签署过程的视频,留存聊天记录等辅助证据。
相关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的归属,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民法典》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
婚内财产协议的核心是“合法+自愿”,公证并非生效前提,却是避免纠纷的强效手段,对于涉及重大利益或感情基础薄弱的夫妻,公证能显著降低维权成本;若财产关系简单、双方信任度高,也可通过严谨的签署流程保障协议效力,无论是否公证,务必确保协议内容清晰、无歧义,并咨询专业律师审核条款,才能真正实现“未雨绸缪”。
婚内财产协议书不公证有效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