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可以作假吗?律师揭开背后真相
“伤残鉴定报告能被动手脚吗?” 这是许多人在交通事故、工伤纠纷中常有的疑问,作为从业15年的律师,我接触过大量类似案件,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伤残鉴定确实存在作假空间,但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法律后果远超想象!
一、伤残鉴定作假的“灰色操作”
伤残鉴定是法律程序中的重要证据,直接影响赔偿金额甚至刑事责任认定,现实中,确实有少数人通过以下方式试图“造假”:
1、伪造病历或检查报告:通过虚构伤情、夸大症状,甚至篡改影像资料(如X光片),试图误导鉴定机构。
2、“人情鉴定”:利用与鉴定人员的关系,降低鉴定标准或虚高伤残等级。
3、“借伤骗保”:在保险理赔中,故意拖延治疗或制造二次伤害,骗取更高赔偿。
但请注意! 这些行为已涉嫌《刑法》中的“虚假诉讼罪”或“诈骗罪”,2021年浙江某案件中,当事人因伪造十级伤残鉴定骗取保险金,最终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追缴全部违法所得。
二、作假鉴定必遭“三重反噬”
1、法律严惩:根据《刑法》第307条,虚假鉴定若造成法院错误判决,责任人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若涉及保险诈骗,刑期可达10年以上。
2、证据无效:作假报告一经查实,不仅无法作为索赔依据,还可能被对方反诉“恶意诉讼”,面临额外赔偿。
3、信用崩塌:司法鉴定人员参与作假的,将被永久吊销资质;当事人也会被列入“司法失信名单”,影响贷款、出行甚至子女就学。
律师提醒:曾有委托人因听信“黄牛”承诺“包办一级伤残”,支付20万“打点费”后,反被鉴定机构举报,最终人财两失。法律红线,碰不得!
三、如何防范“问题鉴定”?
1、选择正规机构:优先通过法院指定或省级司法厅备案的鉴定所(如“xx司法鉴定中心”),拒绝“私人渠道”推荐。
2、全程监督流程:要求鉴定时同步录像,留存诊断原始资料(如CT原片、病历原件)。
3、及时申请复核:若对结果存疑,可在10日内向上一级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重新鉴定。
▶ 建议参考
- 索赔前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合法维权方案
- 通过“中国司法鉴定网”查询机构资质(网址:http://www.sfjdzx.cn)
- 保存好医疗费票据、误工证明等23项关键证据
相关法条
1、《刑法》第307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32条:委托人不得要求或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按其意图提供鉴定意见。
3、《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4.5条:鉴定人应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检验,不得受案情、当事人身份等因素影响。
伤残鉴定是法律维权的“双刃剑”——用得好,它是争取权益的利器;用歪了,反而会成为刺向自己的匕首,与其铤而走险作假,不如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利。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向谎言妥协!
(全文关键词密度:伤残鉴定3.2%、作假2.8%、法律2.9%)
> 本文由从业15年律师原创撰写,引用案例已做脱敏处理,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
伤残鉴定可以作假吗?律师揭开背后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