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伤残能找人操作吗?律师揭开伤残鉴定背后的法律红线
"律师,我想问问,伤残鉴定能不能找人托关系改结果?"最近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有人因为担心赔偿金额不足动起歪心思,也有人听信"花钱就能改等级"的江湖传言,作为从业15年的法律工作者,我必须严肃提醒:伤残鉴定是法律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任何试图人为干预的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
一、伤残鉴定为何不能"操作"?
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伤残鉴定必须由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和人员实施,鉴定过程需要完整呈现医疗记录、影像资料、功能检测报告等客观证据。鉴定意见书需由两名以上鉴定人共同签署,全程留痕可追溯,曾有当事人试图通过伪造病历提高伤残等级,最终因涉嫌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某市法院2022年审理的(2022)浙0302刑初123号案件中,王某通过中介支付8万元"操作费"企图将十级伤残提升至八级,经查证,其提供的CT片系他人影像,最终王某与中介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二、法律风险远超想象
1、伪证罪风险:《刑法》第305条明确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
2、诈骗罪风险:虚构伤残等级骗取保险金、赔偿金的,可能面临3-10年有期徒刑(《刑法》第266条)。
3、民事后果:一经查实虚假鉴定,不仅丧失应得赔偿,还需退还已获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
4、信誉污点:相关违法记录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影响贷款、就业等重要事项。
三、合法维权的正确方式
1、选择正规鉴定机构:通过司法局官网查询具备《司法鉴定许可证》的机构
2、全程参与监督:要求对检查过程录音录像,核对每项检测数据
3、异议申诉机制:对初次鉴定不服的,可在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32条)
4、证据固定技巧:妥善保存原始病历、检查报告、事故现场照片等关键证据
建议参考:遭遇鉴定争议时,可先向属地司法鉴定协会投诉(投诉电话12348),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启动证据复核程序,切记不要轻信"包过"承诺,司法大数据时代所有操作皆有迹可循。
相关法条:
1、《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三条: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
2、《刑法》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量刑标准
3、《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1条款:鉴定应基于客观检查
4、《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据
小编总结:伤残鉴定是严肃的法律程序,承载着司法公正与社会诚信,与其冒险触碰法律红线,不如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用违法手段获取的"高赔偿",终将付出更高代价,当您对鉴定结果存疑时,保存好所有医疗凭证,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才是明智之选。
鉴定伤残能找人操作吗?律师揭开伤残鉴定背后的法律红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