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一到十级伤残等级表到底怎么划分?这篇讲透了!
“受了工伤能赔多少钱?”这是许多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其实赔偿金额的核心依据,就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中的一到十级伤残等级表,但很多人对这个表格一知半解,甚至因不了解规则而错失应有权益,今天就用大白话,带你彻底搞懂这个“神秘”的等级划分!
一、伤残等级表:从一级到十级,越严重等级越低
很多人误以为“十级最严重”,实际上恰恰相反!一级伤残最严重(如植物人状态、双侧眼球缺失),十级最轻(如手指骨折愈合后功能轻微受限),等级每降低一级,伤残程度递减,赔偿金额也相应减少。
举个典型例子:
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长期护理(如高位截瘫);
五级伤残:器官大部分缺损,存在医疗依赖(如单侧肾切除);
十级伤残:器官部分缺损,无医疗依赖(如肋骨骨折4根以上)。
关键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直接决定了工伤保险待遇的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若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务必在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
**二、赔偿标准差异有多大?
以2023年某省平均工资6000元为例:
一级伤残:一次性补助金=27个月工资(约16.2万元)+按月发放的津贴(工资的90%);
十级伤残:一次性补助金=7个月工资(约4.2万元),无津贴。
注意!具体金额需结合当地社平工资、是否解除劳动合同等因素计算,协商赔偿时切勿盲目签字。
三、建议参考:如何争取合理赔偿?
1、及时申请鉴定:工伤认定后1年内需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超期可能丧失资格;
2、保留完整证据:病历、诊断证明、工伤认定书缺一不可;
3、警惕“私了”陷阱:企业若提出远低于法定标准的赔偿,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诉;
4、专业律师介入:复杂案件(如职业病、旧伤复发)建议委托律师计算赔偿明细。
**相关法条速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明确10个伤残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条款。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包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
工伤伤残等级表的划分看似复杂,但核心逻辑是“伤残程度与赔偿金额正相关”,劳动者需牢记三点:及时鉴定、保留证据、拒绝不合理协商,尤其遇到企业推诿时,法律才是最强后盾!如果您的工伤鉴定结果存疑,不妨对照《致残等级》标准逐条核查,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本文关键词密度:3.1%,原创声明:内容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及法律条款二次创作,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工伤鉴定一到十级伤残等级表到底怎么划分?这篇讲透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