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罪的标准
一、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罪的标准
我国刑法中没有违约罪这个。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的界定标准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主观目的
1.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例如,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却虚构有履行能力,诱使对方签订合同并交付财物。
2. 合同违约则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二)行为表现
1. 合同诈骗有欺诈性的行为,如伪造证件、虚构主体、提供虚假担保等。
2. 合同违约可能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市场风险预估不足等非欺诈性原因导致不能按时、按约履行合同义务。
(三)财物处理
1. 合同诈骗是骗取财物归自己或第三人占有、使用、处分。
2. 合同违约不存在骗取财物占有的情况,只是未履行合同的给付义务等。
二、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一样吗
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不一样。
从主观目的来看,合同违约不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违约方可能是因为自身履行能力不足、对合同条款理解偏差等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合同诈骗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故意。
从行为手段方面,合同违约往往是一种消极的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行为;合同诈骗则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诱使对方签订或履行合同,比如伪造证件、虚假担保等。
从法律后果来说,合同违约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赔偿对方的损失、继续履行合同等;合同诈骗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同时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诈骗者可能会被判处、等刑罚。
三、干完活不给钱属于诈骗吗
干完活不给钱通常不属于诈骗。
从法律性质上讲,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干完活不给钱这种情况,更多是一种民事经济纠纷。
在干完活后不给钱,可能存在多种情形。例如雇主可能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力支付报酬;或者是双方对于工作成果的质量、工作量等存在争议而未支付款项。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的民事途径去解决,比如先与雇主协商沟通,要求其支付报酬;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如果是的话),或者向人民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报酬等。
以上是关于如何界定合同诈骗和违约罪的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