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导致信用卡逾期上征信,真的无法挽回吗?
近年来,新冠疫情对许多人的经济状况造成了严重冲击,部分持卡人因收入减少或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甚至被银行上报征信系统。面对征信“污点”,很多人陷入焦虑:难道因为疫情这种不可抗力,银行和征信机构就不能“网开一面”吗?
疫情与征信的矛盾:持卡人的困境
信用卡逾期上征信的核心问题在于:银行是否认可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虽然疫情本身属于不可抗力,但具体到个人逾期行为,银行通常会综合评估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历史信用记录以及逾期原因的真实性。若持卡人未及时与银行沟通或提供有效证明材料,逾期记录仍可能被正常上报,进而影响未来贷款、就业甚至子女教育。
**解决方案:三步挽回征信损失
1、主动协商是关键: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说明疫情导致的经济困难,并提供失业证明、工资流水减少、医疗费用单据等材料,申请延期还款或利息减免,部分银行针对疫情推出过专项政策(如“征信保护期”),需主动查询是否符合条件。
2、申请征信异议:若逾期记录已上传,可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向征信中心或银行提交异议申请,要求核查并修正,重点强调疫情影响的持续性及非主观恶意逾期。
3、善用法律维权:若银行拒绝协商或处理不当,可向银保监会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主张减免责任,2020年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
**相关法条支持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180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金融机构应灵活调整信贷还款安排,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
疫情虽是不可抗力,但征信修复需要主动作为。 持卡人切勿因慌乱而失联,反而应积极沟通、保留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征信修复的黄金期是逾期后的90天内,越早行动,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面对银行和征信系统,既要理解其风控逻辑,也要善用政策与法律武器,才能在困境中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信用资产。
疫情导致信用卡逾期上征信,真的无法挽回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