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去世,共同财产如何继承?这几点必须了解!
当夫妻中的一方不幸离世,留下的不仅是悲痛,还有复杂的财产继承问题。尤其是夫妻共同财产,究竟该如何分配?遗产继承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的权益? 这些问题让许多家庭陷入迷茫,甚至引发纠纷,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解析关键步骤,帮助您理清思路。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与继承核心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投资收益、房产等,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若一方去世,继承的第一步是明确财产归属:需先将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一半分割出来,剩余部分(即去世一方的个人财产及其在共同财产中的份额)才作为遗产处理。
关键点在于:共同财产需先“分割”再“继承”,若夫妻共有房产一套,去世方的遗产仅为房产的50%,剩余50%仍归配偶所有,未分割直接继承可能导致配偶权益受损。
二、解决方案:三步避免继承纠纷
1、确认共同财产范围:整理房产证、存款凭证、股权证明等,必要时通过公证或法律途径明确资产比例。
2、分割共同财产:配偶先保留自身50%份额,剩余部分由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等)按法定或遗嘱分配。
3、遗产继承顺序:若未立遗嘱,按《民法典》第1127条,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原则上均分遗产;若存在遗嘱,则优先按遗嘱执行。
注意:若遗产涉及未成年子女份额,需通过监护人代为管理,确保其利益不受侵害。
**三、相关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153条:夫妻共同财产中,遗产分割时应先分出配偶的份额,其余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民法典》第1127条:遗产继承顺序及份额规定,明确配偶、子女、父母的平等继承权。
《民法典》第1133条: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但需符合法律形式(如公证、自书遗嘱等)。
夫妻共同财产继承的核心逻辑是“先分后继”,现实中,许多家庭因情感因素拖延处理,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建议:
1、生前通过遗嘱明确意愿,减少争议;
2、及时办理财产公证或签订协议;
3、涉及复杂资产(如企业股权、海外资产)时,务必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保护合法权益,但主动规划才能让家庭更安心,若您正面临类似问题,建议尽早寻求法律支持,避免权益流失!
原创声明均为实际案例分析及法律条款解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夫妻一方去世,共同财产如何继承?这几点必须了解!,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