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鉴定多久能拿到赔偿
一、劳动鉴定多久能拿到赔偿
劳动鉴定后拿到赔偿的时间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鉴定结果与赔偿协商情况**: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赔偿事宜能快速达成一致意见,且双方积极履行相关手续,赔偿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支付到位,一般可能在1至2个月左右。但如果双方对鉴定结果或额存在较大争议,需要进行多次协商、谈判,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法律程序的影响**: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能需要通过或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劳动仲裁程序一般需要45天左右审结,复杂案件可延长15天;若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若涉及二审,又会增加相应时间。在这些法律程序走完后,赔偿才可能最终执行到位,总体可能需要半年至一年甚至更久。
因此,劳动鉴定后拿到赔偿的时间不确定,劳动者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必要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二、伤残津贴如何计算工资
伤残津贴的计算在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同情形下有所不同:
其一,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退出工作岗位,从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其二,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计算还需结合当地相关规定及实际情况确定。
三、解除劳动合同伤残津贴怎么算
伤残津贴的计算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需根据不同和相关规定来确定。
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领取伤残津贴。一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不存在长期支付的伤残津贴。
以上是关于劳动鉴定多久能拿到赔偿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