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打了钢板,还能做伤残鉴定吗?
一、核心问题:钢板是否影响伤残鉴定结果?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中老年人摔倒后高发,当骨折严重时,医生可能通过手术植入钢板固定骨骼,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会疑惑:“装了钢板是否影响伤残鉴定结果?钢板本身会被视为伤残依据吗?”
从法律和医学角度分析,伤残鉴定主要依据肢体功能丧失程度,而非单纯以体内有无钢板作为判断标准,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伤残等级的认定需综合以下三点:
1、骨折愈合后是否存在关节活动障碍(如腕关节屈伸受限);
2、神经损伤或肌腱粘连导致的功能障碍;
3、日常生活或劳动能力受影响的程度。
钢板的存在并不直接导致伤残等级认定,若术后手腕功能恢复良好,即使体内留有钢板,也可能被认定为“不构成伤残”;反之,若因骨折导致关节僵直、握力丧失超过50%,则可能评定为十级或九级伤残(具体需结合个案)。
二、实务建议:如何提高鉴定成功率?
1、重视医疗记录的完整性:保存手术记录、影像学报告及康复治疗病历,尤其是载明“关节活动度”“肌力等级”的医嘱;
2、选择适当时机申请鉴定:需在骨折临床治疗终结、功能稳定后(通常术后6-12个月)进行;
3、委托专业机构:优先选择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鉴定机构,确保程序合法性;
4、提前模拟功能测试:熟悉《道标》或《工标》中关于腕关节功能评估的具体要求(如背伸、掌屈角度测量)。
三、法律依据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十级5.10.6条:四肢任一大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腕关节强直、挛缩或活动度丧失达50%可评定为九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伤残赔偿金计算需以鉴定结论为依据。
四、小编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否通过伤残鉴定获得赔偿,关键不在于是否植入钢板,而在于治疗后肢体功能的实际受损程度,若术后存在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劳动能力下降,建议尽早通过法律途径固定证据,同时需注意:部分保险公司可能以“内置物非伤残”为由拒赔,此时需依据专业鉴定结论主张权益。
重点提示:伤残鉴定具有高度专业性,建议咨询律师或法医专家,针对个案制定诉讼策略,避免因举证不足导致败诉风险。
桡骨远端骨折打了钢板,还能做伤残鉴定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