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伤情鉴定需要什么材料?一文搞懂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被人打伤骨折了,但不知道要做伤情鉴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这是许多遭遇意外伤害或纠纷的当事人最常问的问题,骨折伤情鉴定作为司法鉴定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赔偿金额、案件定性甚至刑事责任认定。材料准备的完整性和专业性,往往是鉴定结果是否被采信的关键,今天我们就从实务角度,用"人话"说清骨折鉴定的材料清单和操作要点。
一、骨折伤情鉴定的"黄金材料清单"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和司法鉴定实务经验,以下5类材料缺一不可:
1、完整病历资料
包括首诊记录、手术记录、出院小结等整套医疗文件,特别注意要加盖医院公章,尤其是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报告,必须与原始影像资料对应,曾有案例因患者仅提供X光片未附报告,导致鉴定机构无法确认骨折形态而退回材料。
2、身份证明文件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书(非本人办理时需提供),某交通事故案件中,伤者家属代为申请时未携带委托书,导致鉴定程序延误20天。
3、影像学原始资料
骨折伤情鉴定的"铁证"——DR数字片、CT光盘等需完整保存,纸质报告容易伪造,而原始数字影像可通过专业软件测量骨折线长度、成角程度等关键数据,建议受伤后立即向医院申请刻录光盘。
4、伤情过程说明
包含受伤时间、地点、致伤方式等要素的书面陈述,某工伤案件中,当事人因未说明搬运重物时扭伤的具体动作,导致鉴定时无法判断是否为直接暴力骨折。
5、其他辅助证据
如现场照片、监控视频、证人证言等,特别提醒:涉及交通事故需提供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工伤案件需提交劳动关系证明。
二、鉴定实务中的"避坑指南"
1、把握黄金时间窗
骨折愈合过程会影响鉴定结论,建议在伤后1-3个月内申请鉴定,某故意伤害案中,受害人拖延至骨折愈合后才申请鉴定,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原始伤情。
2、选择有资质的机构
优先选择经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鉴定机构,注意查看机构是否具备法医临床鉴定资质,某民事赔偿案因选择无资质机构鉴定,结果未被法院采信。
3、材料要"三对应"
确保伤者身份、受伤部位、诊疗过程三方面信息完全对应,曾出现病历姓名与身份证音同字不同导致鉴定中止的案例。
建议参考:
- 提前联系鉴定机构确认材料清单
- 对影像资料做双重备份(云存储+实体光盘)
- 涉及刑事案件的,及时申请公安机关委托鉴定
- 保存好鉴定过程产生的交通费、检查费等票据
相关法条:
1、《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发通〔2013〕146号)
第五条:鉴定应以损伤后果为依据,客观分析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规定侦查机关应当指派或聘请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3、《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二条
明确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求
骨折伤情鉴定绝非简单的"交材料等结果",而是需要系统性证据链支撑的法律行为。材料准备要遵循"早、全、准"三原则——尽早固定证据、全面收集资料、准确对应事实,特别提醒:不同案件类型(如工伤、交通事故、刑事伤害)对鉴定材料有差异化要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个性化取证方案,您若正在面临相关法律问题,不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指导。
骨折伤情鉴定需要什么材料?一文搞懂流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