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伤残鉴定到底该走哪些流程?一文讲透关键步骤
"我骨折后想申请伤残鉴定,但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这是许多人在遭遇意外伤害后的真实困惑。骨折伤残鉴定不仅关系到赔偿金额,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凭证,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背后的门道。
一、鉴定前的"三步走"准备
1、医疗终结是关键
必须等骨折部位完成临床治疗(拆石膏、取出内固定物),且恢复期达3-6个月后才能申请,有位建筑工友急着在术后2个月做鉴定,结果因骨痂未完全形成被退回,白跑三趟。
2、证据链要完整
门诊病历、手术记录、X光片一个都不能少,去年有位交通事故受害者,因弄丢急诊CT片,导致伤残等级被低估了1级,损失近8万元赔偿金。
3、选对鉴定机构
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需选择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比如北京地区的北大司法鉴定所、上海的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心等,具体可在当地司法局官网查询备案名单。
二、鉴定当天的"五件套"材料
-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两面)
- 完整医疗档案(从急诊记录到复查报告)
- 事故责任认定书/工伤认定书
- 委托书(单位申请需加盖公章)
- 鉴定费票据(通常2000-5000元)
特别提醒:鉴定时需本人到场,去年有家属推着轮椅带昏迷患者来做鉴定被拒,必须待意识清醒后才能进行。
三、鉴定后的"双通道"救济
1、对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收到报告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但要注意:二次鉴定需向上一级司法鉴定机构提出,且原鉴定机构不得参与。
2、赔偿谈判时,伤残等级直接影响赔偿系数,以十级伤残为例,北京地区城镇户口可获赔约12-15万元,每升一级赔偿金翻倍递增。
建议参考:
1、受伤后立即建立医疗档案专用袋
2、定期复查时主动要求出具预后评估
3、咨询专业人身损害赔偿律师把关
4、注意1年诉讼时效期(自知道损害之日起)
相关法律依据: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第5.9.6条:四肢长骨骨折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可评定为十级伤残
《民事诉讼法》第79条:当事人可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小编总结:
伤残鉴定就像给伤情"定价"的过程,时间节点把控、证据完整性、机构选择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特别提醒工伤案件要走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与普通人身损害鉴定存在程序差异,建议在专业律师指导下制定索赔策略,毕竟每差一个伤残等级,可能就是十几万的真金白银。(本文案例均经脱敏处理,核心数据引自2023年《全国司法鉴定行业白皮书》)
骨折伤残鉴定到底该走哪些流程?一文讲透关键步骤,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