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是哪五种保险?缴费比例算不明白怎么办?
“每个月工资条上扣的‘五险’到底是什么?企业和个人各自交多少?”这是许多职场新人甚至老员工的共同困惑,五险作为劳动者的基础保障,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医疗、养老和失业风险应对能力,本文将拆解五险的具体分类、缴费比例及隐藏权益,帮您从“看不懂”到“算得清”。
**一、五险的构成与核心作用
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由企业与员工共同缴纳(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仅企业承担),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社会风险共担机制”——用群体力量抵御个体可能面临的重大生活危机,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可终身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高达90%,均体现这一逻辑。
二、2024年最新缴费比例详解(以月薪6000元为例)
以下比例基于国家统一标准,部分地区可能微调(如上海养老保险企业比例16%):
险种 | 企业缴纳比例 | 个人缴纳比例 | 企业实缴金额(元) | 个人实缴金额(元) |
养老保险 | 16% | 8% | 960 | 480 |
医疗保险 | 8% | 2% | 480 | 120 |
失业保险 | 0.5% | 0.5% | 30 | 30 |
工伤保险 | 0.2%-1.5% | 0% | 36(按0.6%计算) | 0 |
生育保险 | 0.8% | 0% | 48 | 0 |
合计 | 约25.5% | 10.5% | 1554 | 630 |
关键提示:个人缴纳部分从工资中扣除,但企业缴纳金额是工资之外的额外支出,以月薪6000元为例,企业实际用工成本为7554元/月,而员工到手工资约5370元(扣除五险一金前)。
**三、职场人必知的三大实操建议
1、核对工资条时重点看基数: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按最低基数而非实际工资缴纳,例如实际月薪1万元却按5000元基数缴费,将导致未来养老金缩水。
2、跨省就业需关注转移衔接:养老保险需累计缴满15年,医疗保险中断超3个月可能影响报销资格。
3、自由职业者可自主参保:通过灵活就业身份缴纳养老(20%)和医疗(8%+定额),但需承担企业+个人双重费用。
**四、法律依据与维权路径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
>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若企业未足额缴纳,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要求补缴并加收滞纳金,2023年北京某科技公司因少缴社保被追缴132万元,即为典型案例。
五险的本质是用今天的确定性投入换取未来的抗风险能力,职场人需跳出“到手工资多几百”的短期思维,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真实工资基数足额缴费,建议每半年登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缴费记录,发现异常及时维权,毕竟,社保账户里的数字,就是未来生活的安全垫。
五险是哪五种保险?缴费比例算不明白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