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到底包括哪些?怎么缴纳才正确?
“五险”是职场人最熟悉的词汇之一,但你真的清楚它的具体内容和缴纳规则吗?许多人在入职时只知道“公司会交五险”,却对细节一知半解,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五险”的神秘面纱,让你彻底搞懂它的组成和缴纳方式。
**一、五险具体指哪五险?
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是国家强制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1、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基础,单位缴纳比例约16%(各地或有差异),个人承担8%。
2、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用,单位缴纳约8%-10%,个人缴纳2%。
3、失业保险:失业期间可领取补助,单位缴纳约0.5%-1%,个人缴纳0.2%-0.5%。
4、工伤保险:覆盖工伤事故费用,由单位全额承担(0.2%-1.9%不等)。
5、生育保险:报销生育医疗费并发放产假津贴,由单位全额缴纳(约0.5%-1%)。
关键点:个人只需承担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险费用,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用由单位全额支付。
二、五险怎么交?缴费规则全解析
五险的缴纳分为单位部分和个人部分,以员工月工资为基数,按比例扣除:
缴费基数:通常为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基数或高于最高基数。
缴纳流程:单位每月从工资中代扣个人部分,连同单位应缴部分一并汇入社保账户。
举例:若月薪8000元,按基数8000元计算:
- 养老保险:个人交8000×8%=640元,单位交8000×16%=1280元。
- 医疗保险:个人交8000×2%=160元,单位交8000×8%=640元。
- 其他险种以此类推。
注意: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如自由职业者)可自行缴纳养老和医疗两险,但费用需全额自付。
**三、给职场人的实用建议
1、及时核对缴费记录:通过当地社保官网或APP查询缴费明细,确认单位是否足额缴纳。
2、换工作时注意衔接:离职后15天内办理社保转移,避免断缴影响医保报销、购房资格等。
3、异地就业需办理转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具体流程可咨询当地社保局。
**相关法律法规参考
1、《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十三条:明确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五险,个人依法承担部分费用。
2、《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工伤保险费由单位全额缴纳,员工无需承担。
3、《失业保险条例》第六条:规定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确保失业保障落实。
五险是职场人的“基础保障网”,清晰了解自己的权益才能避免吃亏,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跳槽频繁的“打工人”,都要关注社保缴纳情况。单位不缴或少缴五险属于违法行为,必要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
最后提醒:社保政策因地而异,具体比例和基数请以当地最新规定为准,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从读懂五险开始!
五险到底包括哪些?怎么缴纳才正确?,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