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指的是哪五险?一文说清社保必知知识点
作为职场新人或资深打工人,你是否曾对工资条上的“五险”一栏感到困惑?五险究竟是哪五险?它们各自承担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掰开揉碎讲透这一基础却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五险的“真面目”:五大保障缺一不可
五险即“社会保险”的五大核心险种,由国家强制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具体包括:
1、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缴费比例*:单位16%-20%(地区差异),个人8%。
*核心作用*:解决“老有所养”,确保退休后基本生活保障。
2、医疗保险:覆盖门诊、住院及药费报销,部分地区支持“家庭共济”。
*缴费比例*:单位8%-10%,个人2%+3-5元大病保险。
*关键细节*:断缴超过3个月可能影响报销资格,需连续补缴后方可恢复。
3、失业保险:非本人意愿失业(如裁员)可申领补助,最长24个月。
*缴费比例*:单位0.5%-1%,个人0.2%-0.5%。
*冷知识*:主动辞职不可申领,需累计缴费满1年。
4、工伤保险:工作期间或因工受伤/职业病,医疗费全额报销。
*缴费比例*:单位0.2%-1.9%(行业风险浮动),个人无需缴纳。
*覆盖场景*: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抢险救灾受伤等均属工伤范畴。
5、生育保险:覆盖产假津贴、生育医疗费报销,男性职工配偶可享部分待遇。
*缴费比例*:单位0.8%-1%,个人无需缴纳。
*新政策*:多地已合并至医疗保险,但保障内容不变。
二、职场人必看:关于五险的3条黄金建议
1、入职必签劳动合同:企业不缴五险属违法,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社会保险法》第58条)。
2、核对缴费基数:企业按最低基数缴纳属变相侵权,应要求以实际工资为基准。
3、保存缴费凭证:离职时打印《社会保险参保证明》,避免跨省转移出现断档。
**相关法条依据
-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可认定为工伤。
-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社会保险条款为劳动合同必备内容。
五险的本质是“风险共担”的全民保障网,看似每月扣款“肉疼”,实则为医疗、养老、失业等人生重大风险兜底。尤其提醒灵活就业者,可通过社保局自行缴纳养老与医疗险,避免保障“裸奔”,无论是初入职场还是跳槽转行,清晰掌握五险规则,才能真正守护自身权益。
社保不是选择题,而是职场生存的必答题! 你对五险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五险指的是哪五险?一文说清社保必知知识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