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需要公证吗?看完这篇就懂了!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财产分割协议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但许多人纠结: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需要公证吗?不公证会无效吗? 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操角度,带您理清关键问题。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效力到底如何?
根据《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书面协议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公证并非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只要协议内容合法、双方自愿签署且不存在欺诈胁迫,即使未公证,离婚时法院也会将其作为财产分割的重要依据。
但现实中,未公证的协议可能面临“执行难”,一方反悔时,另一方需额外举证协议的真实性;若涉及房产、股权等需变更登记的财产,部分机构可能要求公证才配合办理手续。
解决方案:公证到底能带来什么保障?
虽然法律未强制要求公证,但公证能显著提升协议的证明力和执行力:
1、固定证据:公证机构会审核协议内容合法性,确认双方签字真实性,避免后续“被篡改”或“不认可签字”的纠纷;
2、简化流程:涉及房产过户、公司股权变更时,公证后的协议可直接作为凭证,减少部门审核环节;
3、降低诉讼风险:若未来诉讼,公证协议可直接作为证据,法院采纳率更高。
建议操作:
- 若协议内容复杂(如涉及多类财产、境外资产),或双方信任度较低,优先选择公证;
- 若协议简单且双方协商一致,可自行签署但需保留签署过程的见证材料(如录像、第三方见证人签字)。
**相关法条参考
1、《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
婚内财产协议的核心在于“合法、自愿、明确”,公证的本质是为协议加一层“防纠纷护甲”。普通家庭可自行签署协议,但涉及大额资产或复杂关系时,公证能避免未来扯皮,无论是哪种选择,务必确保协议条款清晰、无歧义,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起草,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
协议的重点不是“是否公证”,而是内容是否经得起法律推敲!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需要公证吗?看完这篇就懂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