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到底包含哪些保险?一文讲透你的职场保障
“五险一金”是职场人最常听到的福利保障,但你真的了解它包含哪些保险吗?这些保险到底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帮你拆解这份“职场安全感”的底层逻辑。
**五险一金:你的“职场护身符”
五险一金由“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组成,五险”是国家强制要求单位为员工缴纳的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金”则是住房公积金,属于住房保障福利,这些保险共同构成了职场人的基础权益网,缺一不可。
1. 养老保险:退休后的“经济靠山”
养老保险需要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比例通常为16%+8%),缴费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高低与缴费基数、年限直接挂钩,交得多、交得久,退休后拿得更多。
2. 医疗保险:看病报销的“救命钱”
医保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的钱可直接用于药店买药、门诊费用;统筹账户则用于住院、大病报销。医保断缴会影响报销权益,部分地区断缴超过3个月需重新计算连续缴费期。
3. 失业保险:失业时的“过渡金”
非本人意愿失业(如裁员),且累计缴费满1年,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最长领取24个月,金额一般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同时还能享受免费职业培训等福利。
4. 工伤保险:工伤事故的“兜底保障”
单位全额缴纳,覆盖因工作导致的受伤、职业病等。工伤认定是关键,需及时保留医疗证明、事故证据,单位需在30日内申报,否则员工可自行申请。
5. 生育保险:生娃养娃的“经济补贴”
覆盖生育医疗费、产假津贴(单位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男性职工也需缴纳,可享受陪产假或配偶生育费用报销。
6. 住房公积金:买房租房的“资金池”
单位和个人按5%-12%的比例缴纳,账户余额可用于购房贷款(利率低于商业贷款)、租房提取、装修等。公积金贷款额度与账户余额、缴费年限相关,多地已支持异地使用。
**建议参考:别让权益“睡大觉”
1、核对工资条:确认单位是否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而非最低标准;
2、关注地方政策:如医保报销比例、公积金提取条件,各地存在差异;
3、保存缴费证明: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是维权关键证据。
**相关法条依据
-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十三条:明确五险的强制参保范围;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工伤申报时效及流程;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公积金缴存比例及用途规定。
五险一金是职场人对抗风险的核心保障,从医疗到养老,从失业到住房,每一份保险都在为人生不同阶段托底。千万别被“到手工资多几百”的承诺忽悠而放弃缴纳,单位不缴或少缴均属违法,可向当地社保局或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你的权益,值得主动守护!
五险一金不是选择题,而是职场生存的必答题。 搞懂它,用好它,才是对自己未来的负责!
五险一金到底包含哪些保险?一文讲透你的职场保障,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