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是哪些五险?打工人的保护伞你真的了解吗?
作为职场人,每个月工资条上“五险”的扣费项目总让人又爱又心疼。但你真的知道这“五险”具体保障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拆解这五个“隐形守护者”的作用和规则,帮你理清权益,避免踩坑!
**一、五险到底是哪五险?
五险全称“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的五项基本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它们就像五层防护网,覆盖了普通人从工作到退休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
1. 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工资”
*“现在交的钱,养未来的自己”
谁交钱:个人缴8%工资,单位缴16%(各地比例或有差异)。
怎么用: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交得越多、时间越长,退休金越高。
关键点:跨省工作可转移接续,千万别断缴超3年,否则可能影响累计年限!
2. 医疗保险:看病买药的“救命钱”
*“住院报销50%-90%,门诊也能用”
覆盖范围:住院费用、部分门诊、定点药房购药。
注意:断缴次月无法报销,补缴后需等3-6个月恢复权益,职工医保比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更高。
3. 失业保险:被裁员后的“过渡金”
*“非自愿失业才能领,最长拿24个月”
条件:缴满1年、非本人辞职、已登记求职。
金额:一般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具体看缴费年限。
4. 工伤保险:工伤事故的“兜底保障”
*“上下班途中车祸也算工伤!”
覆盖场景:工作时间内因工受伤、职业病、通勤事故等。
特殊权益:医疗费全额报销,伤残可获一次性补助,工亡家属领抚恤金。
5. 生育保险:生娃养娃的“减压包”
*“男女都要交!爸爸也能领陪产津贴”
福利:生育医疗费报销+生育津贴(按单位平均工资算)。
新规:2023年起,男性配偶无工作的也可报销部分费用。
**二、给打工人的3条实用建议
1、入职必查:试用期也必须缴五险!单位说“转正再缴”属违法,可向社保局投诉(电话12333)。
2、保存凭证:每月核对工资条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不超过当地3倍社平工资),未来权益越大。
3、灵活处理:辞职后若社保断缴,可优先选职工医保转为居民医保,或通过灵活就业身份续保。
**相关法条参考
- 《社会保险法》第10条: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属工伤。
- 《生育保险办法》第12条:生育津贴按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五险绝不是“白扣钱”,而是国家给劳动者的刚性保障。与其抱怨每月扣费,不如主动了解规则,最大化利用权益,比如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可以给家人共用,养老保险多缴能“回本”,生育保险能覆盖产检费用…这些细节,才是真正守住你“钱袋子”的关键!
下次发工资时,不妨打开这篇对照看看——你的五险,真的缴对了吗? (欢迎转发给职场新人,避坑指南值得收藏!)
五险是哪些五险?打工人的保护伞你真的了解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