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是指哪五种保险类型呢?打工人必须懂的职场保障!
"入职时说好交五险,但五险到底是哪些?为什么每个月工资扣了钱,我却说不清具体保障了什么?"这是很多职场新人甚至工作多年的"打工人"的共同困惑,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拆解这五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保障,让你彻底搞懂自己的权益到底藏在哪张"防护网"里。
一、五险的"家族成员":五种保险各司其职
1. 养老保险——未来的"养老金存折"
每月从工资里扣的钱,其实是在给退休后的自己存钱。累计缴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就能按月领取养老金,重点提示: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退休后拿得越多。
2. 医疗保险——看病报销的"救命钱"
门诊费、住院费、药费都能按比例报销。断缴次月起无法享受报销待遇,但个人账户余额仍可使用,最新政策:多地已实现医保家庭共济,你的医保卡可以给父母配偶子女用了!
3. 失业保险——失业时的"过渡金"
非本人意愿失业(如裁员)且缴费满1年可申领,每月能领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最长24个月,疫情期间新增的失业补助金政策虽已到期,但常规保障仍在。
4. 工伤保险——工伤事故的"护身符"
工作中受伤或患职业病时启用。包含医疗费报销、伤残补助、工亡抚恤金等,特别提醒:上下班途中遇交通事故,需非主要责任才可认定工伤。
5. 生育保险——准爸妈的"暖心包"
覆盖产检费、分娩费、生育津贴。男职工配偶无工作也可报销50%生育费用,2023年多地已实现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直接打款到社保卡。
二、职场新人必看建议
1、入职首月必须确认参保(试用期也须缴纳)
2、查看工资条核对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
3、跨省换工作要及时办理社保转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转移累计)
4、生育保险需连续缴纳9-12个月(各地政策不同)
5、工伤认定时效为1年(超期可能丧失权益)
三、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五险的强制性,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的,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最高可追缴3年社保欠费并加收滞纳金。
五险不是简单的工资扣除项,而是国家法律强制赋予劳动者的基础保障网,从看病报销到养老规划,从生育支持到失业过渡,每一项都对应着人生关键时刻的守护。建议每个职场人都要定期登录当地人社APP查询缴费记录,毕竟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多上心才能少吃亏,你的五险账户,就是藏在工资条里的隐形财富!
五险是指哪五种保险类型呢?打工人必须懂的职场保障!,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