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和社保是一回事吗?90%人分不清这些细节
“公司说要交社保,但合同里写的是五险一金,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问题背后,藏着许多职场人容易混淆的认知误区,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定义、实际应用和常见误区三个维度,彻底讲清楚这层关系。
一、拆解“五险”:法律强制缴纳的5种保障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五险是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五种保险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由单位全额承担),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1、强制性: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单位必须参保(2023年北京某企业因未缴社保被罚23万元)
2、账户分轨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设立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
3、待遇终身性:例如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即可终身领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住房公积金虽常与五险并称,但属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范畴,不属于社保体系。
**二、社保=五险?关键要看语境定义
从法律层面严格来说,社保就是五险的代称,但在实际场景中常出现两种混淆:
1、政策文件中的广义表述:部分地区将“社保”扩展解释为“五险一金”
2、企业操作中的模糊处理:有些单位将补充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混称为“社保”
通过对比表厘清本质差异:
类别 | 法律依据 | 缴纳主体 | 是否强制 | |
五险(社保) | 《社会保险法》 | 单位+个人 | 是 | |
住房公积金 | 《公积金管理条例》 | 单位+个人 | 部分地区强制 | |
商业保险 | 《保险法》 | 个人/单位自愿 | 否 |
三、90%人踩过的3大认知陷阱
1、以为“社保卡=医保卡”:社保卡实际承载养老待遇查询、失业金领取等功能
2、误判缴费比例:例如养老保险单位缴16%(2023年标准),个人仅8%
3、忽略跨地区转移规则:生育保险需连续缴满9-12个月才能报销(视地区政策)
**实务建议
1、签订劳动合同时核对缴费基数是否与实发工资一致
2、通过“12333”社保热线或支付宝“市民中心”实时查询参保状态
3、异地换工作时务必办理社保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可累计年限)
**相关法条索引
1、《社会保险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2、《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社保条款属于劳动合同必备内容
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用人单位应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
五险是社保的具体组成,本质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职场人需警惕企业用“已缴社保”话术掩盖少缴、漏缴行为(重点查看养老、医保缴费基数),建议每半年登录当地人社官网核对参保明细,毕竟这些“隐形工资”直接关系着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保障。社保不是企业的“恩赐”,而是劳动者法定的生存盾牌。
五险和社保是一回事吗?90%人分不清这些细节,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