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二金到底包含哪些?这些权益你了解清楚了吗?
在职场中,“五险二金”是每一位劳动者最关心的保障之一,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内容和作用一知半解,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清楚这“五险二金”到底包含哪些种类,以及它们如何保护你的权益。
**一、五险二金具体指什么?
“五险二金”是社会保险和福利的统称,五险”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二金”则是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这些保障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或企业自愿提供,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医疗、养老、住房等核心需求。
1、养老保险:单位缴纳约16%,个人缴纳8%,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2、医疗保险:单位缴纳约10%,个人缴纳2%,覆盖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报销。
3、失业保险:单位与个人合计缴纳约1%,失业时可申领最长24个月的补贴。
4、工伤保险:由单位全额承担,覆盖工伤治疗、伤残补助等。
5、生育保险:单位缴纳约0.8%,报销产检、分娩费用并提供生育津贴。
6、住房公积金:单位与个人各缴5%-12%,用于购房、租房或贷款。
7、企业年金:单位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金,个人可自愿参与缴费。
核心作用:五险是法律强制缴纳的“基础保障”,二金则是提升生活质量的“补充福利”。
**二、这些权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1、试用期也必须缴纳社保:部分企业以“试用期”为由拖延缴纳,实则违法。
2、失业保险≠随时能领:需满足“非自愿失业+缴费满1年+已登记求职”条件。
3、工伤保险覆盖通勤事故: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非本人主责)可申请认定。
4、住房公积金可异地转移:换城市工作时,账户余额可随迁或提取。
重点提醒:企业若未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保局或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要求补缴并追责。
**建议参考: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1、核对工资条:每月查看缴费基数是否与工资匹配(基数通常为月均工资的60%-300%)。
2、关注政策变化:例如2023年起多地试点“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可绑定亲属使用。
3、留存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是维权关键材料。
**相关法条依据
- 《社会保险法》第58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职工办理社保登记。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5条:单位录用职工须在30日内办理公积金缴存登记。
- 《企业年金办法》第3条:企业年金由企业与职工协商确定,自愿建立。
五险二金不仅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更是抵御风险的“安全网”,许多职场新人因不了解政策,默认接受企业“按最低基数缴纳”甚至不缴社保,实则损失了长远利益。建议从入职第一天起,主动要求企业明确社保缴纳情况,必要时可通过12333热线或法律途径维权,保障自己的权益,就是为未来投资!
一句话点睛:五险二金不是“可选项”,而是职场生存的“必选项”——懂它,才能用好它!
五险二金到底包含哪些?这些权益你了解清楚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