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到底包含哪些保障?离职后还能用吗?
每个月工资条上被扣除的"五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老板总说"这是你的隐形存款"?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拆解这个关乎每个人钱袋子的重要问题。
一、五险的"真面目"其实很实在
五险全称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障就像五重防护网,覆盖了劳动者从工作到退休的全周期风险。
1、养老保险:每月缴纳工资的8%(个人)+16%(单位),累计缴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重点在于"累计"二字,换工作断缴不用慌。
2、医疗保险:个人缴2%+单位缴8%,断缴次月就不能刷卡买药,这里有个冷知识:个人账户的钱永远属于你,但统筹账户的钱要连续缴满25-30年(各地不同)才能终身享受。
3、失业保险:非自愿离职才能申领,最长可领24个月,2023年新规明确,主动辞职也能申领的情形扩大到10种,包括家暴受害者、跨地区就业者等。
4、工伤保险:单位全额缴纳0.2%-1.9%,48小时内死亡需工伤认定,特别注意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办公区猝死都算工伤。
5、生育保险:2020年起并入医保,但产检补贴+生育津贴照发,男性也有福利——配偶无业可报销50%生育费用。
二、这些坑千万别踩
- 试用期不缴社保违法
- 按最低基数缴纳损害养老金
- 挂靠代缴涉嫌骗保
- 异地转移记得办手续
建议保存好社保卡、缴费凭证、工伤认定书,关键时刻这些纸质材料比电子记录更管用。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二十三条、三十三条、四十四条、五十三条分别对应五险的缴纳规定,特别提醒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可自愿参加职工医保"。
小编总结:五险是劳动者的"护身符",重点抓住缴费基数、年限累计、待遇衔接三个核心,建议每半年登录当地人社APP核查缴费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过12333热线维权,社保不仅是当下的保障,更是对抗未来风险的长期投资。
五险到底包含哪些保障?离职后还能用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